空荡的看台、陈旧的设施、泛黄的草坪——意甲的辉煌之下,基础设施危机正悄然侵蚀着意大利足球的根基。
欧足联主席亚历山大·切费林近日再次表达了对意甲联赛的特殊青睐,却同时发出了严厉警告:“意大利足球正在因基础设施问题而付出沉重代价。”这位欧洲足球最高管理机构负责人指出,尽管意甲比赛质量令人惊叹,但陈旧的体育场设施已成为联赛发展的最大障碍。
切费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从纯粹足球的角度来看,意甲仍然是我最喜欢的联赛。”他赞叹意大利球队在欧洲赛场上的战术纪律和竞技水平,认为意甲俱乐部近年来在欧洲赛事中的出色表现证明了联赛的足球质量。
然而话锋一转,他直指核心问题:“但当你看到一些体育场的现状时,会感到震惊。基础设施危机正在恶化足球环境,这不仅影响观赛体验,更制约了意大利足球的经济发展。”
这不是切费林首次就此事发声,近年来,他多次提醒意大利当局需要重视体育场设施更新问题,但进展缓慢。
意大利曾以拥有欧洲最先进的体育场而自豪,1990年世界杯期间,意大利建造或翻新了多座顶级体育场,包括米兰的圣西罗球场和罗马的奥林匹克体育场。
然而三十余年过去,这些曾经引以为傲的场馆已严重老化,大多数体育场仍归地方政府所有,俱乐部只能租赁使用,导致双方都缺乏投资升级的积极性。
与英格兰、德国等国家的新建专业足球场相比,意大利的综合性体育场显得过时,无法提供现代化的观赛体验和商业服务。
切费林特别强调了基础设施问题对意甲俱乐部财政的影响。“英超俱乐部通过现代化球场获得了巨额收入,不仅是比赛日收入,还包括商业开发、贵宾服务等。”
数据最具说服力:2023年英超联赛的比赛日平均收入为每场400万欧元,而意甲仅有110万欧元,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门票销售上,更体现在餐饮、 merchandising和 corporate hospitality等方面。
缺乏现代化设施使得意甲俱乐部在吸引国际游客和高消费客户群体方面处于明显劣势,这一收入差距正在逐年扩大。
切费林还暗示,基础设施问题可能会影响意大利俱乐部参与欧洲赛事的前景。“欧足联有严格的场馆标准要求,特别是对于举办大型决赛的场地。”
目前意大利仅有罗马奥林匹克体育场和最近翻新的巴里体育场符合欧足联最高级别赛事要求,即使是著名的圣西罗球场,也因设施老化而多年未举办欧冠决赛。
2025年欧冠改制后,参赛球队和比赛场次将增加,对场馆的要求也更加严格,意大利俱乐部若想充分受益于欧战改革,必须加快场馆现代化进程。
尽管挑战巨大,意大利足球基础设施领域也出现了一些积极迹象。国际米兰和AC米兰虽然已放弃共同建设新球场的计划,但各自推进了新球场项目。
罗马俱乐部也在积极推进新球场建设计划,该项目一旦完成,将成为意大利首座由俱乐部全权拥有的现代化专业足球场。
这些项目标志着意大利足球开始转向英格兰模式,即俱乐部拥有并运营自己的主场,从而有更大动力投资于设施建设和改善。
切费林特别指出,官僚主义是意大利球场建设的主要障碍之一。“在意大利,建设一个新球场需要经过无数个审批环节,耗时漫长。”
比较研究表明,在英格兰建设一个新球场平均需要3-4年时间,其中审批流程约占12-18个月,而在意大利,仅审批过程就可能耗时3年以上,甚至更长。
这种冗长的审批流程大大增加了项目的不确定性和成本,使得许多潜在投资者望而却步。
切费林强调,现代化足球场不仅仅是增加收入的手段,更是提升球迷体验的关键。“现代足球场应该是一个安全、舒适、能够提供全方位体验的娱乐场所。”
意大利现有体育场的老化设施难以满足现代球迷的需求,特别是在安全标准、观赛舒适度和娱乐服务方面。
许多意大利体育场还保持着三十年前的基本布局,缺乏家庭区域、餐饮服务和互动体验区,难以吸引年轻一代和家庭观众。
面对这些挑战,切费林提出了几条建议:简化审批流程,为俱乐部建设新球场提供政策便利;鼓励公私合作模式,平衡俱乐部投资与公共利益;学习欧洲最佳实践,吸收各国球场建设的成功经验。
他还建议意大利俱乐部采取渐进式改善策略,不必一味追求全新球场,而是可以先从看台升级、餐饮设施改进等投资小、见效快的项目入手。
“意大利足球拥有最热情的球迷和最精彩的比赛,他们值得更好的足球基础设施。”切费林总结道。
新赛季的意甲联赛即将开幕,圣西罗球场、奥林匹克体育场等传奇场馆将再次迎来欢呼的人群,但在激情背后,俱乐部管理者们正在为场馆问题绞尽脑汁——如何让这些历史悠久的地标满足现代足球的需求,成为摆在所有人面前的难题。
意大利政府最近通过的“体育场法案”可能带来转机,该法案旨在简化场馆建设和翻新的审批流程,从纸面法律到实际改变,意大利足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切费林的言论既是对意大利足球的警告,也是一种期待——期待亚平宁半岛能够找回基础设施方面的竞争力,让球场设施配得上场上比赛的精彩。